广州健康院在寨卡病毒ns1抗体作用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科研进展

广州健康院在寨卡病毒ns1抗体作用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冯立强课题组及陈凌课题组在寨卡病毒ns1抗体作用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部分成果以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zika virus ns1 protein confer protection via fcγ receptor-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pathways为题发表在美国微生物学会(asm)旗下期刊mbio《微生物》 

  寨卡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主要经蚊媒传播。寨卡病毒感染可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及成年人吉兰-巴雷综合征。2013年起在美洲、东南亚等80多个国家或地区流行,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重大威胁。当前尚无疫苗或特效药物。虽然疫情已逐渐消退,但由于寨卡病毒与登革病毒亲缘关系近、蚊媒相似、流行区域重叠,两者的交叉反应性抗体有可能经“抗体依赖的感染增强(ade)”作用促进彼此流行;此外全球范围内群体免疫缺乏,有可能导致疫情卷土重来。 

  广州健康院冯立强课题组及陈凌课题组致力于寨卡病毒疫苗研究,前期发现在疫苗设计中纳入非结构蛋白1ns1)可提升免疫保护效果,并率先证实ns1抗体可发挥抗病毒作用(liu xinglong et al., npj vaccines, 2018) 

  该团队利用仔鼠感染模型评估了人源ns1单抗的保护效果,发现了一类特殊的ns1单抗,不仅可通过fc依赖的途径(如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发挥保护作用,还可能经fc受体非依赖的途径抑制病毒复制。与包膜蛋白(e)抗体不同,ns1单抗不引起ade风险,值得进一步开发。该成果拓展了对ns1抗体作用机理的认识,为单抗药物及预防疫苗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广州健康院冯立强研究员、陈凌研究员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庾蕾研究员及广州健康院助理研究员刘兴龙、叶贤苗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及广州市相关课题的资助。 

  

  两类寨卡病毒ns1抗体的抗病毒作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