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生态所举办第三届土壤水文与生物地球化学青年交叉论坛-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学术活动

亚热带生态所举办第三届土壤水文与生物地球化学青年交叉论坛

  

  6月6日至7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组织举办“第三届土壤水文与生物地球化学青年交叉论坛”。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以及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亚热带生态所小组参与承办。

  本次会议凸显“青年”和“交叉”两大关键词,邀请活跃在土壤生态水文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领域前沿的优秀中青年科研人员,包括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地球科学处段晓男处长、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金章东研究员、中科院植物所杨元合研究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汤秋鸿研究员、浙江大学陈丁江教授等在内的60余名学者参与本次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张伟研究员主持。亚热带生态所党委书记王克林研究员致欢迎辞,他感谢参加本次论坛的专家老师,充分肯定了论坛将土壤水文与生物地球化学相结合这一宗旨对生态学和地理学发展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并希望论坛扩大规模,越办越好。大会特邀报告中,金章东以“湖泊沉积研究的难点与重点”为题,系统分析了使用湖泊沉积物研究气候环境变化的优势与局限性,对湖泊沉积物识别灾难性/突变事件、区分“人类世”特征等实际应用方面的前景做出展望。杨元合以“高寒草地土壤碳动态及其稳定机制”为题,指出在气候变暖的情景下,冻土区活动层碳库仍然在持续增加这一现象,继而从高寒草地土壤碳稳定机制着手,深入分析机理,提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表层30cm土壤是显著碳汇等结论。汤秋鸿以“黄河流域水循环与全球变化”为题,从流量、水沙含量、断流时间、水资源需求等多个方面阐述全球变化背景下的黄河流域环境变化,认为降雨增多等气候变化无法逆转水资源紧缺形势,节水增效驱动社会经济发展与用水增长脱钩,是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可行途径。段晓男作了“基于文献计量的生物地球化学领域发展分析”的报告,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出地学研究呈现跨国合作、大团队合作、基础研究多学科交叉汇聚融合发展的趋势,号召科学家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

  此外,浙江大学陈丁江教授、天津大学刘学炎教授、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刘小莽研究员、高扬研究员、云南大学段兴武教授、鲁东大学赵英教授、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尹华军研究员、河南农业大学孔德良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方临川研究员、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张亮研究员、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彭韬研究员、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冯文婷研究员、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王玉英副研究员以及亚热带生态所聂云鹏研究员、胡培雷博士和段鹏鹏博士等20余名专家学者针对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高原山地土壤侵蚀防治、喀斯特植物水分利用策略、干旱研究的指数和模型应用、森林土壤碳库对水热梯度的响应、氮沉降作用下温室气体产生路径等内容作了大会学术报告,分享各自最新进展,并与会学者展开讨论。

  亚热带生态所副所长陈洪松研究员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他高度评价本次论坛在融合不同领域研究成果、拓展研究人员创新思维上起到的积极作用,对论坛搭建对话平台,促进学术交流表示充分认可,通过本次论坛,更好地推动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聚焦两大学科前沿,面向国家和社会需求,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他期待下一届论坛会有更多的先进成果涌现。

  作为地球关键带过程的重要环节,土壤水文过程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紧密联系,其耦合机制仍是目前研究的难点,需要综合和集成多个学科协同解答。此次论坛围绕土壤水文过程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间的综合与集成,探讨多尺度水文过程动态监测、模型模拟与环境效应,地上-地下生物地球化学与生态过程观测、建模与预测,土壤水文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耦合演化机制及其对关键带服务功能的影响,为土壤水文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间的交叉合作研究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会议现场

  部分参会专家讲话和报告

  参会人员合影

网站地图